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新冠”发展史 | 下一个突破在哪里


距离新冠疫情爆发

已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些日子里

口罩、体温、居家

成为大家日常话题

经过大家的坚持

疫情终于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一定会战胜新冠病毒

今天,南小师和大家一起

认识新冠病毒的研究史

以及研究重大突破



截止2020年3月3日

第一次突破


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组发布




2020年1月10日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团队完成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工作,并将该病毒序列在 virological.org 网站公布。



2020年1月21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郝沛等人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刊登研究进展称,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MERS病毒的基因序列平均分别有70%和40%的序列相似性,但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spike基因(编码S蛋白)差异较大,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



2020年1月30日

《柳叶刀》发表一项研究,对取自武汉市9名患者的10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新的遗传分析,发现该病毒与两种源自蝙蝠的 SARS 类似冠状病毒的关联最为密切。

(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

【来源自JieCui et al. 2019】

本次突破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组公布对后续的研究以及患者治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冠病毒2019-nCoV与它的近亲 bat-SL-CoVZC45和bat-SL-CoVZXC21之间的基因序列相似度不到90%,这意味着这两种源于蝙蝠的冠状病毒并不是2019-nCoV的直接祖先。


在 SARS和MERS中,蝙蝠都是其自然宿主,另一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而人类作为最终宿主。

第二次突破


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




2020年1月24日

《柳叶刀》在线发表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研究的论文,《柳叶刀》及《柳叶刀-感染病学》同时推出「冠状病毒」专题,包括两篇原创研究论文、两篇评论及一篇社论。


研究显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引起的症状似乎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类似,并且可能存在人际传播及跨城市传播



2020年2月21日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南农业大学、北京脑科中心在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提交了一篇论文。通过对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进行解析,追溯病毒的传染源及扩散路径。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进来,在市场中发生快速传播蔓延到市场之外;且新型冠状病毒在2月12日之前,发生过2次明显的种群扩张,分别是12月8日和1月6日;新冠病毒基因组尚未发生重组事件。这一研究再次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的推论。




在1月24日《柳叶刀》的发文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间在武汉市入院的首批41例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41个病人中,最早的在12月1日患病,且此病例没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同时,这41个确诊案例中,有13个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并无接触史。换句话说,病毒在进入海鲜市场之前就已经潜入武汉居民的生活中

在2月21日提交的文章中,研究团队收到的93个样本包含58种单倍型(基因类型),可以归纳为五组:3个古老超级传播者单倍型(H1,H3H13)和2个新的超级传播者单倍型(H56mv2)。


演化关系显示,单倍型H13和H38是比较“古老的”单倍型,通过一个中间载体(mv1,可能是祖先单倍型,也可能是来自中间宿主或“零号病人”)与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关联,并通过单倍型H3衍生出单倍型H1


研究人员发现,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的患者,其样品单倍型都是H1及其衍生的单倍型H2,H8-H12,而一份武汉样品单倍型H3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


新冠病毒演化的简化路线如下:1.H13→H3→H1;

2.H38→H3→H1

可见,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进来,在市场中发生快速传播蔓延到市场之外。另外,根据病患发病时间记录和种群扩张时间推断,也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的推论。

第三次突破


新冠病毒已突变



2020年3月3日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于3月3日发表的论文《关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续进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2)。


中国科研团队最新发现显示:新冠病毒已于近期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分别是L亚型和S亚型。


论文通过对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103个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株已发生了149个突变点,而且多数是近期产生的。该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经演化出L和S两个亚型。其中101个属于这两个亚型。


从占比上看,L亚型更为普遍达到70%,S亚型占30%。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演变方式推测,L亚型和S亚型的传播能力、致病严重程度或许存在较大区别。


研究发现,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这两个亚型表现出了很大差异。其中S型是相对更古老的版本,而L亚型更具侵略性传染力更强。对不同亚型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冠肺炎的差异化的治疗和防控。




重要研究成果发表




2月28日,钟南山院士团队论文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发现,仅1.9%的患者直接接触过野生动物;最新的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最长有24天;近一半患者入院初期有发热症状;有患者就诊时无影像学异常;重度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风险远高于非重度患者。


该研究指出,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

学在当下



疫情当前,大部分大学都计划推迟开学,要求同学们不要返校,具体开学时间待定。同学们除了宅在家中为疫情做出重大贡献,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为榜样,多为科研工作贡献一点。




作为一名研究生,在保证日常学习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抓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我们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我们在借助媒体、互联网给予我们学术支持的同时,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善于利用边缘化信息,利用耳闻目睹的小事件,拓宽自己的视野,关注形形色色的问题。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学会记录。真正做到学在日常,享受日常生活中学术研究乐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米尔斯曾写到:对于学者来说,学术研究应该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治学应该成为他生活的核心,整个治学过程应该极大地改变他的性格,使他将生活和工作融于一体,这样他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发现问题,获得信息,学会并且习惯于将生活经验融于学术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每一份微小的力量

都会在我们的凝聚下

变得无比强大

不信谣、不传谣、相信科学

让我们一起期待

科研工作者的下一个突破!


往期回顾


我校法学院退休党员教师宁效兰为抗击疫情捐款十万元

宅家的你,自律了吗?

听校长说丨南师大校长陈国祥:发扬“厚生精神”,奋力阻击疫情


转载自“南师研究生”

编辑丨钱乐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